我倾向于选择在美国即便条件艰苦也留下,而非返回中国,这表达了我对当前处境的偏好与抉择。
此言出自14岁便以750分考入清华的“神童”何碧玉,她当年创下的记录,时至今日,依旧无人能破。
她在清华毕业后赴美公费留学,却改变主意决定留美生活,并发表了令众多中国人愤慨的言论。
为何这位天才少女会发表忘本之言?她究竟是如何在14岁那年就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的?
【“绝非虚名”的神童】
1999年新乡市高考结束后,在众多考生中,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孩尤为引人注目。
但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小女孩竟是河南省当年的理科状元,且以接近满分的750分成绩脱颖而出。
谈及天才,常想及幼时博览群书、父母伴读的孩子。而何碧玉异于此类,因父母工作繁忙,她自幼便学会独立规划生活。
当然,生活中的小习惯只是额外加分,何碧玉自幼便显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卓越智商。
3岁便能背诗,5岁已会阅读,同龄孩子尚处幼儿园学语阶段,而何碧玉却已超前,翻阅起了小学的课本。
同学们,在课本分发完毕后,大家是否已经提前进行了预习呢?
老师,我已经完整地阅读了整本书的内容。
小学开学后,老师本想引导一下这些孩子,却意外收到这样的答复。为确认他们是否诚实,老师随即开始提问。
老师很快察觉到异样,这孩子不仅回答流畅,且全程未看一眼课本,显然是凭记忆背诵,而非阅读回答。
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几位老师都察觉这位“神童”颇为孤僻,她总在下课后独自角落阅读,课堂上也从不举手发言。
班主任与她谈心后方知,何碧玉认为书本内容过“简单”。意识到少女的特别,班主任随即联系了她的父母。
了解情况后,老师通过多方引荐,成功将何碧玉安排进河南省的超前教育实验班。
观影《少年班》便知,每年全国均有此类班级,汇聚十三四岁孩童,他们需面对众多全国乃至世界级的竞赛挑战。
何碧玉进入了那个班级,且成绩垫底。但这位不起眼的小姑娘考试时一鸣惊人,凭借绝对优势夺得第一。
14岁那年,在父母的陪同下,何碧玉不顾旁人的异样眼光,毅然参加了全国高考。
【14岁的“高考状元”】
考试成绩颇为理想,达到了预期的目标。我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,整体发挥稳定,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在父母担忧的目光中,14岁的何碧玉淡然说出那番话。这让父母安心不少,他们深知女儿省心且成熟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
高考成绩公布后,何碧玉以750分毫无悬念地夺得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,这时,她的父母才真正意识到女儿是多么出类拔萃。
成绩公布后,众多名校如清华、北大、复旦、浙大的招生老师频繁造访,门槛几欲踏破,众多人想借其父母之力说服她择校。
然而,何碧玉的父母深知女儿有主见,便任由她自主抉择。最终,对生命奥秘充满探究热情的何碧玉,决定就读于清华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。
14岁少女迈入成人顶级学府,专业老师闻神童选其专业皆大喜,倾囊相授,每课必点何碧玉答问,氛围热烈。
可以说,所有专业老师都对她满怀期待,正是这些不断涌现的天才,推动着人类科学不断向前发展。
大学四年,何碧玉积极投身科研活动,备受同学们关爱。因她年龄较小,大家都像照顾妹妹一样照顾她,最终她成功获得了公费出国留学的宝贵机会。
父母得知消息后同样欣喜,然而未曾料到,这个抉择竟会让她们在接下来多年里,都沉浸在深深的懊悔之中。
【宁可流浪也不回国的天才】
在学习上,何碧玉始终表现优异,未曾令人失望。然而,在品德与爱国情怀上,她却让不少人深感愤慨。
24岁便获博士学位,全球范围内均属顶尖。众人皆盼此天才归国效力,不料,一场意外却悄然降临。
何碧玉婉拒了所有回国邀约,毅然决定在美国就业,这一决定未因亲生父母的诚挚邀请而有所动摇。
何碧玉的父母不解,为何她赴美后便似忘却双亲与家庭,故频催其归国,盼能当面深谈,解开谜团。
然而,被逼急的何碧玉坚决表示:我宁愿在美国以捡垃圾为生,也绝不回去。
此言激起群众爱国热情,一位受老师赏识、国家栽培并公费留学的天才,最终却成为别国栋梁,令人唏嘘。
即便是对自己的双亲也冷漠无情,这样的“神童”虽令人惊叹,却也遭致诸多批评,众人纷纷议论:“读书读到失去人性了。”
然而,一个能在高考中取得750分满分的天才,怎么可能被认为是愚蠢之人呢?
2016年,何碧玉担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,凭科研实力可轻松获百万美金年薪,但其品行却令人难以称道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